在刚刚落幕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4组别比赛中,一位身形矫健、眼神专注的少年吸引了全场目光,他,就是来自江苏的13岁小将姜鑫瑞,经过激烈角逐,姜鑫瑞最终斩获男子花剑个人赛银牌,赛后接受采访时,这位略显腼腆的少年道出了自己的感悟:“每次站上剑道,我都更加确信——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而场上只能靠自己。”
剑道上的蜕变
姜鑫瑞与击剑结缘始于六年前,当时还在上小学的他,在一次校园体验课上第一次握住了剑。“感觉很神奇,这把剑好像本来就该在我手里。”回忆起与击剑的初遇,姜鑫瑞眼中闪着光,然而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,初入体校时,他因身材瘦小常被对手压制,连续半年未尝胜绩。
转折发生在去年的华东区选拔赛,在关键局14-14平的情况下,姜鑫瑞顶住压力,以一记漂亮的防守还击锁定胜局。“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,”他说,“无论场下有多少人帮助你,真正上场时,所有决定都必须自己做出。”
这次突破后,姜鑫瑞的技术与心态同步提升,他的教练李文涛观察到了弟子的变化:“鑫瑞最大的进步不是技术,而是比赛气质的蜕变,以前落后时会慌乱,现在他的眼神始终坚定。”
独当一面的成长
“场上只能靠自己”——这句感悟背后,是无数次的实战锤炼,每周六天、每天四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中,姜鑫瑞要独自完成数百次攻防练习,他的右手磨出了厚茧,左腿因长期弓步留下劳损,但这些在他看来都是“成长的印记”。
在本次锦标赛半决赛中,姜鑫瑞遭遇了老对手陈志浩,首局1-4落后时,他主动请求暂停,没有教练指导,只有短暂的自我调整,回到赛场后,他连续变换战术,最终实现逆转。“暂停时我告诉自己,必须冷静分析对手的漏洞,那一刻,能依靠的只有自己。”
这种独立不仅体现在赛场上,由于经常外出比赛,姜鑫瑞很早就学会了自理生活,整理装备、研究对手录像、制定训练计划,这些他都自己完成,他的文化课老师透露,这种独立性也体现在学习上,“鑫瑞做事特别有规划,这可能是击剑带给他的礼物”。
自信的源泉
从最初害怕比赛,到如今享受竞技,姜鑫瑞将这种转变归功于“积累的自信”。“每次比赛,无论输赢,都能发现自己的进步,这种实实在在的成长,就是自信的来源。”
他的父亲姜伟华见证了儿子的蜕变:“以前输了比赛会躲起来哭,现在会主动复盘,有一次他告诉我,‘爸爸,今天我虽然输了,但发现了反攻时机把握的问题’,这种态度让我们特别欣慰。”

这种自信也感染了队友,14岁的赵一鸣说:“鑫瑞师兄总告诉我们,要把训练当比赛,把比赛当训练,看他比赛特别踏实,落后时也从不慌张。”
未来可期

根据中国击剑协会的数据,近年来青少年击剑人口保持年均15%的增长,在这样的背景下,姜鑫瑞代表的正是新生代击剑运动员的成长轨迹,协会青训部主任王志强指出:“这批小选手展现出的心理素质和独立意识,远超同龄人,这是竞技体育带给他们的宝贵财富。”
对于未来,姜鑫瑞目标明确:“我的梦想是站上奥运舞台,我知道前路漫长,但每次比赛都让我更接近这个目标。”他将备战明年的亚洲青少年锦标赛,那将是迈向国际赛场的第一步。
夜幕降临,训练馆再次亮起灯光,姜鑫瑞的身影又出现在剑道上,一次次地进攻、防守、移动,剑尖划破空气的声音,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少年如何通过手中的剑,找到自信,学会独立,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发表评论